首页 随笔 乐走天涯 程序资料 评论中心 Tag 论坛 其他资源 搜索 联系我 关于 RSS

三落三起知识不败


日期: 2002-02-10 14:00 | 联系我 | 关注我: Telegram, Twitter

引言:"王志东说:"我 找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别人可能认为风光挺好,但是我走过来,已经是一道一道 伤疤了。"

(商量来商量去,四通利方公关部把时间安排在了晚上,而且是 10点钟以后,打国际长途,因为王志东了香港,转道还要台湾那家刚刚收购过来 的公司的分部工作一段时间。这样也好,10点以后想必白天的事大多已经消停, 夜籁人声,平静下来的心态或许能对读者讲述出更为真实的什么。)

1 撒谎

第一次见计算机,硬着头皮说自己学过,坐到前面脸红脖子粗,不知从何下手。

刚刚入校时的一天晚上,老师组织新生参观学校,包括刚刚弄起来只有几个月的 计算机小机房,老师一边演示一边问有谁学过,有好几个北京,上海的说学过, 我不知咋的硬着头皮也说自己学过,当时正好我站在前面,老师就说那你操作, 操作。坐到计算机前面我不知道该干什么,脸红脖子粗。

正好学校推广教改,一年级开了"Basic"课程,而且允许学过这门课的同学提前 考试,通过后可以机房上机,我又硬着头皮报名,幸亏老师安排了一个月的考前 复习,我就临时自学,结果考试成绩还挺靠前,老师就问我在哪学的等具体,这 回我老实交待说才刚刚学了一个月,老师特惊讶,从此对我比较重视,拿到机房 通行证以后,大学业余时间大部分就都在那里头了,开始是自学,到后来老师说 王志东你来辅导吧,用不着我了,到了第三年我就把整个课外小组接管过来了, 当然我做这些事有个小特权,就是实验室机房可以随时去。

过了第三年,我发现学校里的东西学得差不多了,正好从我们那届开始,北大实 行学分制,学分也差不多够了,只差毕业论文,我就问我的一位叫王楚的老师, 请他给我指条路,他对我说:"你别呆在学校了,建议你出动转转。你如果要把 一件事干好,一定要从头到尾经历整个过程,如果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是成不了事 的。"他这个教育对我影响很大,有了这个锦囊妙,我就马上到外面去打工。

(小学上了4年就跳到中学,大学里老老实实只呆了三个学年,王志东是"聪明 "之人,甚至"有时觉得自己聪明得不得了,很得意"。"可忽然又觉得自己不 行了,很倒霉"。为什么会觉得很倒霉?只有"经历"二字能够回答。从开始打 工的那一天起,"聪明"与"倒霉"成了王志东不同侧面的两幅照片。)

2 上街

需要一个阶段学习,但不是在学校里,从"倒爷"做起

1984年进北大的时候,中关村刚刚开始形成气候,"两通两海"有了说法,可以 说我上是跟着中关村成长,第一年好多同学说最近好像有个集体所有制的民办公 司叫四通什么的挺火的,但是我过去一看门面很小,就没太在意,但是整个中关 村慢慢就很热了,1987年我开始在村里打工,发现这里有很多可学的新东西,技 术比我在图书馆期刊里看到的还要新,快,真的跟国际同步,所以从这年8,9 月份我宣布正式"上街",那时候都叫电子一条街。一开始做销售,小公司只有 三五个人,整天就泡在里头,白天接待客户,晚上玩通宵。学习许多软件,硬件 的安装,了解功能,后来学着加密解密再往后搞点开发,移植。

公司小,一个人得从头拼到尾,拉客户,谈判,拟合同,讲价,装货,中间调试 ,装机,配软件,培训,收钱都是自己来。许多人并不看好,尤其是同学觉得不 搞学问搞这个,赚点小钱,特俗,外面的说法也特难听:小倒爷,骗子一条街等 等。但是我为什么留在中关村,我觉得学校里该学的已经差不多了,但我是不是 什么都会呢?我觉得需要有一个阶段继续学习,但不是在学校,也未必是什么正 式工作,我给自己的客义是"下基层锻炼"回过头来看,真的学到了好多东西, 客户,同行,技术等方面接触非常广。

(不能说王志东一开始就想得特别清楚,也不能说他那时候未必真的想清楚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别人眼中没个好工作可干的这段人生低潮是王志东自己主动选 择的,1988年的毕业分配形势很好,他有留校任教的机会,但他最终却选择了北 郊一家乳品厂,在那里办了停薪留职,一心要先在中关村里"混"一阵子。)

3 方向

满口答应下来才知道是个大麻烦,直冒冷汗,与"汉"字结缘

一项偶然的业务把我带回了北大方正。

一个用户买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又买了四通的4S系统,两种软件各有特点,但 不能装在同一台机器上,他问我怎么办,说是方正,四通都解决不了,让他买两 台机器,因此要多花不少钱,以往客户有什么技术难题我就想着怎么解决,这回 我说试试看,我以4S为原型,把方正系统移植到新机器上,方正产品是加密的, 我先解密,然后反编译,再修改,一个月后两套系统装在了一台机器上。

后来这事让北大方正的人知道了,王选特生气,说这事肯定是内部有人在外面偷 偷干的活,一直追问那个客户,客户最后把我说出来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家大报对方正提出类似要求,方正便托人找到我,后来说干脆 你就回北大工作吧,以后还可以破格念博士,正好那段时间我在中关村已经有2 年多了,再下只是重复,搞开发的感觉还不错,干脆找个正规点的环境,1989年 5月就回到北大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回后开始的几项开发都还干得不错,1989年六七月时有个艰巨任务,3个月内必 须完成,方正要把排版系统做到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上头,以前都是在DOS上, 但视窗当时还不能处理中文,我满口答应下来以后才知道多麻烦,当时就冒冷, 做不好就栽到底了,后来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埋头干了两个多月,还真把视窗 汉化这活给做出来了。11月份的用户评测顺利通过,拿了好几个奖项,12月份 3个部级鉴定全部通过。

视窗1.0汉化版做出来以后,紧接着又做了2.0等几个更新的版本。由于我这边 更新得太快,项目组其他人得跟着往前改,因为种种原因,我就从研究所回到了 方正公司,我搞软件研发就是这样开始的。

(活干得太快对个人讲未必是好事,不过这时候的王志东还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坏 事,从进入北大方正的那一刻起,他眼前的世界突然一亮,软件研发爆发了这个 聪明人的全部潜在能量,下海之后的"上岸"让王志东渐渐明了了自己的方向: 与"汉"字结缘。)

4 着急

我的感觉挺失望的,中文平台在这里不会怎么样的

回到公司里利用所有业余时间做了一个全新的项目:BDWin全球第一个真正的" 外挂"中文系统。以往做视窗汉化,版权上有,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只能凑合用, "外挂"方法解决视窗处理中文念头冒出来以后,试了一下反倒更简便了,系统 也更稳定了。

程序刚写完时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到了1990年底时视窗3.0全球火爆,国内相继 出了五六个汉化版本,但都和我以前做的内核汉化差不多。我的"外挂"方案一 直没人用,我急急忙忙找方正的领导,但一直没有结果,因为这个项目第一原来 没有立项,第二并不看好,而且与公司主营业务有抵触。

一直到1991年6月,我跟公司都急了,我说这是很好的技术再不用就过时了。公 司说那试一试吧,6月6日首届全国视窗研讨会上,BDWin引起不小的反响,随 后生产了几百套,两个月时间全都卖了出去,年底被方正评为1991年的七大成果 之一。

但这一阶段过后,我的感觉是挺失望的,中文平台在这里不会怎么样的,我觉得 在方正里面该学的都差不多学会了,应该学习下一个新的东西,我问自己,在学 校学过了,上街上过了,大公司里也干过了,缺什么呢?当时我想我缺两个,一 是自己办公司的经验,二是在国外大公司工作的经验,就学这两个吧,但这两个 到底哪个更有吸引力?我徘徊了很久。

先辞职吧。

(离开方正的时候,王志东交出了BDWin的源代码,在此之前,从研究所到方正 公司的时候,王志东把汉化视窗的所有源代码等技术资料全都交了上去,源代码 是程序员的命根子,但王志东不会这么认为,他自信有能力不断创新,且不愿背 上道义的包袱。BDWin出来之后,辞职与放弃既是对自身价值难以充分实现的失 望,又是对自己实现自己的渴望,所以,虽然过去创造的成果因此与自己不再相 关,但王志东还是"聪明"地选择了"倒霉"。当然,这种选择其灾还是十分的 无奈。)

5 倒霉

产品做好了,公司起来了,我却倒霉了

出来以后许多朋友找我,出国,办公司等什么都有,后来临时答应新加坡做EDI 和多媒体开发,但签证延期了3次都没去成,因为中间又有了变化,利用在家等 出国手续的空闲,我又做了一个全新的中文平台,叫"中文之星1.0版",结果 让同学发现了,说干脆咱们成立一个公司吧,你出技术,我出钱,反正你在等签 证。公司办起来你拿了股份可照样出去,股份给你留着,我觉得挺好,就慢慢侃 ,中文平台的未来意义等越来越神,最后一激动推掉签证不去了。

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1992年4月挂版,国内当时还没有《公司法》,只能 注册为集体所有制,我做副总和总工程师管技术,同学当总经理管财务,人事, 把软件作为一面旗,融资炒股,炒房地房,这在当时是比较时兴的做法,公司成 立的时候,大家都同意把中文之星登记为个人发明,而且让我当法人代表,但我 说既然合伙开公司,写自己名字多不好,给公司吧,其实这些都留下了很大后患 。

1993年初的时候,中文之星在国内取得很大成功,开始赚钱,打着这个牌子融资 贷款都很顺利,后来因为公司内部的一些矛盾,我想离开这里,长痛不如短痛, 我还年轻,才26岁,干吗把未来压在这儿?

8月13日我正式交了一份辞职书,离开的时候我又一次把中文之星的源代码交了 出去。

("产品做好了,公司起来了,我倒霉了",但"我得把所有的理都占全了,不能 给别人任何把柄。"那个时候的王志东的确有点"迂"。)

6 当头

从技术人员进入总经理角色,完全是给逼出来的

辞职后,我曾找几家国内的大公司,想说服他们联合成立一家新公司开发中文平 台,但碰了壁,在很低潮的这段时间,四通总工程师严援朝等人找到我,四通正 好在这一年八九月在香港上市,实现了国际化,同时本身的发展源于的灵活,四 通也愿意继续机制的改革。

和四通谈的挺让我感动的,四通利方1993年12月创立,四通方面投资500万元 港币,当时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里面有我的股份。一开始我说我还是搞 技术,但总经理人选一定要选好,四通说总经理我们不委派,你自己挑。结果挑 了两个月也没找到合适的,特别犯,结果严援朝说:王志东,我看你呀别找了, 总经理就在眼前,我说严总,总经理你来当。他说我不当,你当,当时我吓了一 跳。我从来没想过地当总经理,因为我觉得我就管技术,人行政这些事我一窍不 通,严总说:哪儿啊,第一,从你跟四通谈判的过程看得出来,你从业务到各往 往各方面都有一手,第二,你原来不是搞过经营吗?我说哪儿啊,他说你的故事 我听过,你刚从学校毕业干吗来着?第三,你自己好好想想,现在国内创造一个 即的人才,技术环境是不是比搞出一项技术更重要?信息科技产业技术出身的人 做总裁把握方面已经成趋势,你要看看清楚,否则以后可能继续摔跟头。

总经理一当不可收拾,直到现在。

(不了解严援朝的经历,不会理解严援朝此的用意,严援朝是中国软件产业"汉 化"领域的先行者,他曾成功地开发出中文平台CCDOS,但没料到从此开始经历 研发生涯珠两"上"两"下",成果刚见巨大成就,他就得卷铺盖走人,所以严 援朝在观上的进化要比王志东早些。"从技术人员进入总经理角色完全是给逼出 来的",王志东说。从被"逼出来"的那一天起,王志东的研发人生与中关村创 业之路完成了"三起三落"。)

7 谣言

四通那边也给弄得束手无策,有点打退堂鼓,凭什么我没理

1993年底开始,正式组织了十来个人做新的中文系统,我的原则很明确:BDWin 、中文之星的东西全扔掉,法律上一定要严谨,没有白天黑夜干了几个月,第二 年3月第一个版本拿了出来,3月20日正式发布了,此后又不断优化,直到今天 ,新的系统已经超越了中文平台概念,上升到中文应用平台层成面。

在此期间,有人造谣说四通给了30万块钱王志东就跑了,1993年底我本来想参 加美国Comdex(计算机产业界的一项大展),当时正在与四通谈合作,便想让四 通帮帮忙外出看一看,四通同意,机票买了,签证办了,护照要通过海淀区外事 办,有人听说后马上到试验区告了一状,说我一出就不回来了,结果,护照扣了 下来,机票作废,四通一位副总以四通名义作担保也没有用。

1994年初别人知道我春节不回家抓紧干活。便扬言说只要王志东的产品出来就告 他。我自己北大找了个律师,律师说你别急,我看看,有人得知消息后,把我的 律师找,说这件事很复杂,别掺和,结果律师特别正直,说我看过他所有材料, 绝对没有,如果你认为有问题,法庭上见。

根据律师意见,BDWin顺利出台。

(说到这些问题时,王志东时常激动得有些磕巴,本来他的嘴巴就有点"拙", 属于不善表达的那种,他反复说,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给他莫大的教育,干这种最 不愿干的事让他懂得:不能逃避,越逃避问题越大。)

8 抗衡

公司成立的头一年整个就是为了生存抗衡,台湾朋友告诫:告别千万别与微软搞对 抗

RichWin出来以后,市场怎么做?

盖茨是我的偶像,我就琢磨他是怎么做的。研究之后发现一点:平台政策,把系 统作为一个平台不断向上扩展,平台策略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OEM(一种为协议厂 家批量提供产品预装或定制的产销方式),于是马上安排一位副总裁,把OEM作 为公司产品一大路线,当时媒体对我们有误解,便逐个上门解释,见着领导就汇 报。

早在1992年做中文之星的时候,微软就泼过冷水,不久,微软中文视窗产品的策 划经理来北京,好心劝告说:"中文之星赶紧卖,还可以卖半年,9月份我们的 中文版就出来了。"

台湾的朋友也告诫说:"千万不要和微软对抗。"

一开始的工作确实相当难,公司成立的头一年整个就是在为生存而抗,任何漏洞 都可能带来致命的打击。但是这一年过后,大气候终于还是扭转了过来。

到1996年的时候,微软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买多内码技术,经过三四个月艰苦谈 判,微软认为多内码技术其实没多么复杂,决定自己做,结果NT中文版推出后反 应平平。

到1996年3月起,中文视窗95上市后,我们的市场不但没萎缩,反而是一年比 一年大。

(经历了风浪的王志东说:"什么困难都不怕,肯定能处理。"角色的转变并非 彻底替代,从王志东的内心讲,其实企业问题"与技术问题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 ,都是可以讲道理的。")

9 资本

接受65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公司市值1500万美元,初具硅谷软件公司基本要素

1995年两次美国硅谷,与一些风险投资人见面,他们也派业务代表同期过来做公 司民政部审计,一直到1997年2月,我们的财务顾问告诉我审计及准备工作差不 多了,可以出"路演"(为征得风险投而在各个地方开展解释说明工作)了,这是 争取风险投资之前必须进行的国际化改造。

于是又去美国,见了十几个投资银行,到4月份的时候,收到好几个投资银行的 回音,最后我们选定了3个投资人,用650万美元购买四通利方的一部分股份, 法律文书一折腾又是4个多月,所有工作完成后,离我们第一次去硅谷已经有两 年零两个月,这期间对我来说就像蜕了一层皮,公司的业务不能停,我们在融资 过程中及时把握了一个很重要的机会:

Internet(互联网)。1995年,1996年几次美国给我们的震撼相当强烈,我们 从软件,网站着手,1996年6月我们的网站开通,并推出面向互联网的中文应用 平台,1997年5、6月间,我们第一次以民营公司承接国家863计划中的互联网 方面的课题,随后与美国Sun公司签署协议合作成立Java开发中心Java是未来 Internet领域很重要的一项技术。此时,公司从网站,内容到中文平台,全面进 入Internet的布局已经形成,融资后公司市值达到1500万美元,初步具备了硅 谷软件公司的相当多的特征。诸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在自己的产品中预装 了四通利方的软件。

(用王志东自己的话讲,只是在当上自己的总经理之后一段时间,自己才逐步成 熟了,从纯技术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且因为技术是立身之本,所以才能在诸 多同业因为资本青黄不接而纷纷告急的时候从四通,海外屡屡赢得投资在运作企 业过程中渐有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感觉。)

10 收获

收购华渊后形成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会不会吃出毒螃蟹

融资本身不是目的,公司还要更加直接地进入美国,全面实施Internet战略,基 于这种思路,今年4月、8月的连续两次美国。8月的偶然一个机会见到硅谷华 渊公司的人。

9月份华渊总经理来到北京,见面后谈到发展战略我们觉得两个公司互补性很强 ,这个时候我已经比较了解美国互联网产业动向和资本的一些技巧。合并收购的 方法可以迅速扩大公司实力,以最快速度进入国际市场,整个只用了一个月零一 天,以华渊每1股换四通利方0.38股的方式进行,合并后双方的网站访问率加起 来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

华人网站的核心是中文Internet技术,这一直是我们的重点之一。四通利方还是 软件公司,只不过软件研发的重点会逐渐向Internet转。以技术为网站提供最强 劲的活动,这是互联网商业领域的一条根本发展趋势。

合并对我来说,各方面都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四通利方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第一 个吃螃蟹,这个螃蟹一直吃到现在,往后吃着吃着会不会吃出一只毒螃蟹?可能 性是存在的。

("这么多年来,我在探索的东西上就是怎么实现知识的尊严与价值。"从现在看 来,王志东已经为技术或者说技术研发者在中国的价值实现与创业之道趟出了一 条看得见的路。)

11 上市

收购华渊的潜在目的是将来在美国上市。

融资,收购,我们把它称之为助跑,助跑之后是跳龙门,而且是三级跳,有上市 打算,但现在先不,想先稳一稳,业务做得更好一点以后再上市。

(如果一切顺利,四通利方将是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上 市后的王志东会不会还有什么起起落落?)

胡延平

北京青年报1998.12.27

标签: 王志东

 文章评论
目前没有任何评论.

↓ 快抢占第1楼,发表你的评论和意见 ↓

发表你的评论
如果你想针对此文发表评论, 请填写下列表单:
姓名: * 必填 (Twitter 用户可输入以 @ 开头的用户名, Steemit 用户可输入 @@ 开头的用户名)
E-mail: 可选 (不会被公开。如果我回复了你的评论,你将会收到邮件通知)
反垃圾广告: 为了防止广告机器人自动发贴, 请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
1 x 5 + 2 = * 必填
评论内容:
* 必填
你可以使用下列标签修饰文字:
[b] 文字 [/b]: 加粗文字
[quote] 文字 [/quote]: 引用文字

 
首页 随笔 乐走天涯 猎户星 Google Earth 程序资料 程序生活 评论 Tag 论坛 资源 搜索 联系 关于 隐私声明 版权声明 订阅邮件

程序员小辉 建站于 1997 ◇ 做一名最好的开发者是我不变的理想。
Copyright © XiaoHui.com; 保留所有权利。